國家海洋設備質檢中心簡介日期:2018-03-24
國家海洋設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以下簡稱“海檢中心”)是經國家質檢總局批準籌建,是國內唯一的綜合性海洋設備質檢中心,是國務院批復《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確定的國家級檢測中心,為配套海洋裝備產業同步建設。作為省、市重點項目,海檢中心得到青島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2012年3月,李群書記、張新起市長親赴國家質檢總局爭取項目落地。2014年,市政府批準設立國有獨資企業青島國家海洋設備質檢中心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檢公司”)為海檢中心運營主體。2016年5月,市政府批準新組建海檢集團有限公司,列市直企業管理。
海檢中心項目位于青島藍谷,占地7.18萬平方米,建筑面積6.17萬平方米,共建8座單體實驗樓,當期重點建設水下設備、海洋電纜、電氣產品、新能源電力電子、材料分析、環境及可靠性、電磁兼容等檢測實驗室,建成后可為海洋設備、海洋油氣開發裝備、海洋新能源等領域提供550余種產品4000余項檢驗檢測服務,同時,還可為汽車機車等40大類陸地產品提供1700余項檢驗檢測服務。目前,8座單體全部封頂,現已進入儀器設備安裝調試階段,預計2016年底基本建成。
近年來,海檢中心通過企業化運作模式,充分發揮中心聚合優勢,放大了財政資金作用,拓寬了合作渠道,與國內外頂尖機構通過資本、技術等要素資源合作,在較短時間內,初步搭建起海洋設備檢驗檢測平臺。在產業合作方面,先后與世界著名的海洋平臺設計機構美國迪瑪爾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合資合作,共建運營水下設備檢驗檢測實驗室,其中雙方共同研發得大噸位四點彎曲等多臺國內首臺套設備,解決了大尺寸疲勞實驗性能等關鍵共性問題;與中國西電集團西安高壓電器研究院合資建設海洋電器和新能源電力電子兩個檢測實驗室,填補海洋電纜檢測領域國內空白;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北京強度研究所在振動檢測領域達成了合資合作意向,逐步打造海洋設備檢測領域核心競爭力。在技術和市場層面,與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中國船級社、哈爾濱理工大學、武漢理工大學、法國必維國際檢測集團等14家國內外一流機構簽訂技術合作協議,逐步完善了科研和市場支撐體系。在資本層面,與建設銀行、青島銀行、青島農商銀行等金融機構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獲得40億元銀行授信,逐步夯實了資金保障體系。在人才培育層面,與山東大學達成戰略合作協議,擬共同建設海檢研究院,落實雙方技術創新和人才培育等多方面合作事項,共同打造中國海洋檢測人才培養基地。
作為項目運營主體的海檢集團,在建設海檢中心的同時,不斷向檢驗檢測產業兩端延伸,向高端裝備制造業延伸,與國內外頂尖機構構建政產學研檢用金全產業鏈條海洋工程和高端裝備創新網絡。
2016年,經國家發改委批準,海檢集團作為法人單位,聯合中國船級社、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石油大學、海洋石油(青島)有限公司等9家機構共同建設“海洋水下設備試驗和檢測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以下簡稱“工程實驗室”)。這是國內唯一的海洋裝備類試驗和檢測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是國家海工裝備產業的重要創新平臺。該工程實驗室主要針對我國海洋水下設備綜合性試驗檢測技術缺失、質量技術基礎薄弱等問題,圍繞我國水下設備系統性試驗與標準化檢測的迫切需求,以提高國內海洋工程綜合研發試驗檢測平臺自主創新能力、檢測技術研究水平為目標,開展水下生產系統、海洋能裝備、水下電控系統等試驗檢測技術、工藝和裝備的研發、系統集成和工程化。
下一步,海檢集團將以海檢中心和工程實驗室兩個國家級平臺為基礎,圍繞海洋設備產業對試驗和檢測技術的要求,以國家和產業發展需求為導向,通過資本、技術等資源合作,聚集國內高端裝備制造創新資源,解決海洋設備在研發、設計、生產、制造、貿易、服務等各環節與試驗檢測相關的問題,推動全產業鏈以試驗和檢測技術為核心的技術創新與模式創新,實現不同產業之間的跨界融合與協同發展。
海檢中心項目位于青島藍谷,占地7.18萬平方米,建筑面積6.17萬平方米,共建8座單體實驗樓,當期重點建設水下設備、海洋電纜、電氣產品、新能源電力電子、材料分析、環境及可靠性、電磁兼容等檢測實驗室,建成后可為海洋設備、海洋油氣開發裝備、海洋新能源等領域提供550余種產品4000余項檢驗檢測服務,同時,還可為汽車機車等40大類陸地產品提供1700余項檢驗檢測服務。目前,8座單體全部封頂,現已進入儀器設備安裝調試階段,預計2016年底基本建成。
近年來,海檢中心通過企業化運作模式,充分發揮中心聚合優勢,放大了財政資金作用,拓寬了合作渠道,與國內外頂尖機構通過資本、技術等要素資源合作,在較短時間內,初步搭建起海洋設備檢驗檢測平臺。在產業合作方面,先后與世界著名的海洋平臺設計機構美國迪瑪爾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合資合作,共建運營水下設備檢驗檢測實驗室,其中雙方共同研發得大噸位四點彎曲等多臺國內首臺套設備,解決了大尺寸疲勞實驗性能等關鍵共性問題;與中國西電集團西安高壓電器研究院合資建設海洋電器和新能源電力電子兩個檢測實驗室,填補海洋電纜檢測領域國內空白;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北京強度研究所在振動檢測領域達成了合資合作意向,逐步打造海洋設備檢測領域核心競爭力。在技術和市場層面,與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中國船級社、哈爾濱理工大學、武漢理工大學、法國必維國際檢測集團等14家國內外一流機構簽訂技術合作協議,逐步完善了科研和市場支撐體系。在資本層面,與建設銀行、青島銀行、青島農商銀行等金融機構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獲得40億元銀行授信,逐步夯實了資金保障體系。在人才培育層面,與山東大學達成戰略合作協議,擬共同建設海檢研究院,落實雙方技術創新和人才培育等多方面合作事項,共同打造中國海洋檢測人才培養基地。
作為項目運營主體的海檢集團,在建設海檢中心的同時,不斷向檢驗檢測產業兩端延伸,向高端裝備制造業延伸,與國內外頂尖機構構建政產學研檢用金全產業鏈條海洋工程和高端裝備創新網絡。
2016年,經國家發改委批準,海檢集團作為法人單位,聯合中國船級社、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石油大學、海洋石油(青島)有限公司等9家機構共同建設“海洋水下設備試驗和檢測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以下簡稱“工程實驗室”)。這是國內唯一的海洋裝備類試驗和檢測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是國家海工裝備產業的重要創新平臺。該工程實驗室主要針對我國海洋水下設備綜合性試驗檢測技術缺失、質量技術基礎薄弱等問題,圍繞我國水下設備系統性試驗與標準化檢測的迫切需求,以提高國內海洋工程綜合研發試驗檢測平臺自主創新能力、檢測技術研究水平為目標,開展水下生產系統、海洋能裝備、水下電控系統等試驗檢測技術、工藝和裝備的研發、系統集成和工程化。
下一步,海檢集團將以海檢中心和工程實驗室兩個國家級平臺為基礎,圍繞海洋設備產業對試驗和檢測技術的要求,以國家和產業發展需求為導向,通過資本、技術等資源合作,聚集國內高端裝備制造創新資源,解決海洋設備在研發、設計、生產、制造、貿易、服務等各環節與試驗檢測相關的問題,推動全產業鏈以試驗和檢測技術為核心的技術創新與模式創新,實現不同產業之間的跨界融合與協同發展。